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进涿州,实验场焕新颜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2023-01-27


园区展新颜



涿州市地处京雄之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前沿,也是雄安新区的重要辐射区,中国农业大学涿州教学实验场坐落于此。



中国农业大学涿州教学实验场




场部稼穑楼



科技园区西大门



涿州教学实验场历史悠久。1957年,涿县国营农场正式建立(隶属国家农垦部)。1963年,作为半耕半读、半工半读试点由农垦部划转至北京农大,作为涿县分校。1970年,北京农大迁往陕北,3年后,再次回迁涿县更名为华北农业大学。1978年,北京农大由涿县迁回北京,这里成为教科示范基地。2003年成为河北省省级科技园区,2015年由科技部批复成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



灌溉设备




农用机具



涿州教学实验场的建设目标是建成国际知名、国内引领、集农业科技大成的国家级现代农业、未来农业科技园区,实验场占地面积21600余亩,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科研项目集聚实施,产业项目陆续落地。



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农业农村部饲料工业中心涿州基地



园区聚合中国农大学科优势和科技实力,重点围绕生物育种产业、生命健康与生物医药产业、产教科教融合及人才培育事业集群、大健康及都市农业产业,积极吸引大北农集团等头部企业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精准对接全域发展需求,重大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不断创新校地、校企“金三角合”作模式,探索建设新型社会服务平台,构建未来科技服务农业的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



师生开展科研


目前,实验场核心区已保障项目、平台及合作企业等150余个,国家级及省部级创新平台11个;服务科研项目124项,其中具有国家重大影响力项目42项;众多院士、教授团队等长期在此开展教学科研工作,近十年支撑服务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3项。



劳动教育基地



近年来,实验场年均保障本科生实习实践实训2000余人次,研究生2000余人次。2021年以来,实验场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劳动教育,联合编制劳动教育学校实施方案;实施劳动教育实践周,服务本科生约3000人;与延河高校联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及地方政府部门联合,打造国内首家京津冀共享式劳动教育基地;积极推动教育部涉农高校耕读教育方案出台,与兄弟高校密集共建;持续加大劳动教育培训、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力度,完善课程设计,丰富劳动教育场景,拓展升级劳动教育基地,为劳动教育实施提供农大基地与方案。

劳动教育报告厅

劳动教育小院

办公区

园区核心路

农耕文化长廊

节气文化墙

运动场馆

人才家园

职工活动中心

实验场实施核心区环境综合提升工程,核心区“路 树 灯 墙 花”系列工程相继完成,结束了实验场内部路没有路灯的历史;翻修高标准道路5公里,建设护栏10公里,大力推进模式动物项目西大门、场部南门、体育场、各农业分场围墙、京涿通勤班车等建设;实验场形象标识系统建设正在推进……如今,实验场旧貌换新颜,基础配套条件大大改善,现代化综合农业科技园区已具雏形,整体形象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暑期师生坚守科研一线


大暑之日,华北平原烈日炎炎,记者走进涿州教学实验场,中国农大的师生们正热火朝天地开展着科学研究。



在无病毒葡萄原原种苗培育基地,食品学院教授、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段长青正在查看葡萄生长情况。

“主要是来看看基地的建设,查看葡萄的生长情况、果实质量和夏季管理情况。”段长青表示。

据了解,中国农大无病毒葡萄原原种苗培育基地于2015年立项,拟新建智能温室1000平方米、连栋大棚3000平方米,改造实验室500平方米,消毒室150平方米、低温保存库320立方米,农机具库500平方米、生产性物资库200平方米。项目建设后,年产脱毒母树20株,繁育出圃葡萄无病毒母树500株,年检测病毒病样品1.5万个,创制脱毒母树和苗木管理登记制度,为年生产无病毒接穗300-400万芽、年出圃葡萄无病毒嫁接苗3万株奠定基础。



植保学院杜相革、沈杰教授团队董民、闫硕两位老师带领三名研究生,来到实验场已近一个月,他们利用暑期时间针对重大害虫草地贪夜蛾、亚洲玉米螟,RNA农药、纳米化药剂及其与天敌协同等绿色防控新产品、新技术的田间防效评价实验。

“为了在玉米生长关键时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通常早上5点来到地里,进行打药、统计数据等工作,任务重时大家带着头灯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才能结束。”董民老师表示,“在涿州实验场的大力支持下,实验进行很顺利,趁着天气晴好利于实验,大家齐心协力,效率很高。”

我校植保学院、北京农林科学院植保所与涿州教学实验场于2020年签订科研合作协议,共同建设255亩植保学科综合教科基地,旨在围绕华北区域主粮、果蔬开展植物保护研究,并围绕相关成果开展成果转化,规划建设国内一流的昆虫圃、华北果蔬植保研发中心、植物保护学科教学科研综合基地。



草业学院刘雷震副教授主要从事草地智能管理的研究。团队计划4月至10月期间在涿州教学实验场开展研究工作,以不同类型的草地为研究对象,构建不同的水、肥胁迫梯度,利用遥感和深度学习的技术探索不同类型、不同环境饲草品质与产量精确、快速的估算方法。研究团队有三人长期驻守实验基地,采集长时间频率的实验数据。



草业学院硕士一年级学生朱楷,在去年入学前就已来到涿州教学实验场进行学习,“在涿州的学习过程中,我跟随师兄师姐学习到了许多草坪养护、草坪草种子生产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今年4月中旬,我再次来到这里开展自己的试验,通过喷施外源植物激素控制野牛草的性别分化进而使野牛草的种子产量最大化,以期突破国内难以精确控制野牛草雌雄比例、野牛草种子产量较低的困境。”朱楷介绍到。

近年来,涿州教学实验场致力教科产教融合,持续提升支撑保障能力,为农业科技创新和重大科技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目前,实验场已服务保障科研项目、平台及合作企业150余个。学校9个一流学科均在实验场布局了教科基地。其中,植保学科教科综合基地、多功效菊花新品种选育基地、月季种质资源保持与培育基地、精准渔业技术集成科研基地项目、无病毒葡萄原原种苗培育基地项目等科研项目在涿州实验场相继开展研究,并围绕相关成果开展成果转化。据学校科研院统计,“十四五”期间我校60余个科研项目计划落地实验场。

未来,涿州教学实验场将守正创新,踔厉笃行,为建设成为全球生物种业全链条研创高地、现代农业与生物医药融创新域、农耕文明与智慧农业集成基地、农业科教产研金融合发展特区、涉农高新技术企业总部聚集区持续奋斗。



图文 | 姜萍萍 孟祥慈
编辑 | 沈丽娟
责编 | 赵竹村 于哲 姜萍萍 张黛眉 叶静雅 郑诗盈 杨洋彤
支持 | “双一流”文化建设项目



往期回顾

RECENTLY RELEASED

给十年辛勤的他们颁奖! 

擦亮农业金字招牌  

小农户,大学问  

2700公里,他说考出来是为了更好地回去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